李政道
1957年,年仅31岁的李政道与另一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共同获得这一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有史以来首两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之一。
李政道1926年出生于中国上海市,因抗日战争而未能完成中学学业。1943年,他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师从束星北及王淦昌等人。后又转学到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为二年级生,师从吴大猷等人。
抗战结束后,李政道在导师吴大猷的推荐下,于1946年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并在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1953年,李政道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其研究工作也集中在粒子物理和场论领域。
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5年后,李政道于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
杨振宁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共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有史以来首两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之一。
杨振宁比李政道年长4岁,1922年出生于中国安徽省会合肥市。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曾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担任清华大学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主任多年。而杨振宁本人也于1942年毕业于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与李政道一样师从吴大猷。
1945年,杨振宁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并在1948年取得博士学位。
1949年,杨振宁进入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开始同李政道进行了一段长达十多年的科研合作。
杨振宁于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但后来回到中国定居。
2004年底,82岁高龄的杨振宁与28岁的广东外经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生翁帆结婚,由于杨振宁与翁帆年龄相差54岁,曾经在中国引起热议。
丁肇中
丁肇中在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获奖理由是发现了一种新的次原子粒子,并把这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
1936年,丁肇中出生在美国密歇根州的安娜堡,当时他的父母正在美国进行学术访问,而丁肇中也因此意外获得了美国公民身份。不过,在出生后两个月,丁肇中就随父母回到中国。
1949年,丁肇中全家辗转迁至台湾。他在高中毕业后被保送进入台湾国立成功大学的前身—台湾省立台南工学院,并在该校机械工程系就读。但到了1956年九月,丁肇中以志趣不合为由休学,转赴美国密歇根大学修习工程学、数学和物理学,先后在1959年获得数学和物理学学士学位,及在1962年获得物理博士学位。
毕业后,丁肇中立志要从事研究工作,并在1967年起转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担任教授,主要研究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
1974年,丁肇中与美国加州史丹福大学教授伯顿·里克特几乎同时各自发现新的基本粒子-J/ψ基本粒子。
两人也因此同时在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及美国政府的劳伦斯奖,而且它在颁奖典礼上还用中文发表演讲。
李远哲
1986年,李远哲因首先以分子角度来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而与达德利·赫施巴赫及约翰·波拉尼共同分享这一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也是首位获得该奖的华人,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台湾人。
1936年,李远哲出生在日治时期的台湾新竹州,并在台湾接受中小学、大学、硕士班教育。由于父亲是知名画家李泽藩,李远哲对运动与音乐也多有涉猎。事实上,在中学毕业前,李远哲花了许多精力在体育及课外活动上。
不过,中学一场肺病让李远哲在病床上休养了一个月。在这段期间。他阅读了居里夫人的传记,让他有成为一位化学家的想法。
高中毕业之后,李远哲进入台湾大学化学工程系就读,后来在大二时转入化学系。后来又开始对物理化学感到兴趣,曾去物理系修读电磁学。
1962年,李远哲赴美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修读化学博士。1967年,他又转去美国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成功组装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交叉分子仪。拓展了交叉分子束法的应用范围,同时也在物理化学领域上,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1986年,李远哲以台裔美国人身份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4年,他又决定放弃美国国籍,并返回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直至卸任为止。
朱棣文
1997年,时年49岁的朱棣文因“发展了用激光(镭射)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8年,朱棣文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圣刘易斯。他1970年于罗切斯特大学大学本科毕业,1976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朱棣文出生于学者之家。他的父亲朱汝瑾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化学工程博士,并且任教于圣刘易斯华盛顿大学以及纽约大学理工学院的前身布鲁克林工学院。其外祖父李书田在美国康奈尔获得土木工程博士学位,是中国近代水利工程科学的开拓者之一,曾任天津北洋大学工学院院长。他母亲的伯父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李书华也是一位物理学博士,并曾担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长。至于朱棣文的哥哥朱筑文也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化学及医学教授。
2008年12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朱棣文出任能源部长。他在2009年1月21日宣誓就任,成为继前劳工部部长赵小兰后,第二位出任美国内阁首长的华人,更是首位担任美国内阁首长的诺贝尔奖得主。不过,2013年2月1日,朱棣文又宣布辞任能源部长职务。
崔琦
1998年,崔琦与罗伯特·劳夫林及霍斯特·施特默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以“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研究成果获奖的。
崔琦在1939年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宝丰。1951年,他只身到了香港,先后就读于香港培正中学和金文泰中学。毕业后,获得教会奖学金赴美留学,于1958年入读美国伊利诺伊州奥古斯塔纳学院主修数学。
随后,他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并在1967年获得博士学位。1968至1982年,崔琦在麻省理工学院及美国贝尔实验室担任研究院,从事固态物理研究,并在1982年转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
高行健
2000年,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这一奖项的华语作家。评奖委员会在解释颁奖原因时表示,“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
1940年,高行健出生于江西赣州,他的母亲为基督教青年会成员,做过抗日剧团的演员。在母亲的影响下,高行健对戏剧、写作产生了兴趣,而且从小就有绘画的爱好。
1957年,高行健高中毕业后,听从母亲的建议,没有报考中央美术学院,而是考入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修读法语系,并在毕业后在中国国际书店从事翻译工作。
1980年,高行健开始从事戏剧工作,并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担任编剧。
1982年,高行健与刘会远共同创作的剧作《绝对信号》,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不过,其另一部创作的作品《车站》,1983年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后不久就被禁演。
1985年,高行健又在北京与雕塑家尹广中举办泥塑绘画展,开始受到海内外媒体的关注,这也是至今高行健在大陆举办的唯一一次画展。
1987年,高行健应邀赴德国从事绘画创作,并从1988年开始在巴黎定居。
1989年,中国北京发生“六四事件“后,高行健流亡海外,并在1997年加入法国国籍。
由于高行健曾在六四事件后公开反对中共镇压学生抗议的作法,一直被中国官方视为是异见人士。甚至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也没有在中国官方媒体上报道过,甚至到现在还有不少中国内地居民不知道高行健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钱永健
钱永健是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者。
1952年,钱永健生于美国纽约,他祖籍浙江杭州临安,有报道称他是吴越国国王钱镠三十四世孙。
钱永健来自一个学术世家。其父亲钱学榘早年毕业于上海的国立交通大学,获庚子赔款奖学金负笈美国,获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钱永健曾服务于中国国家航空委员会,任副主任工程师。
后来钱学榘移居美国后曾服务于波音公司,任波音高级工程师。退休后居美国加州,专长绘画,曾办过独立画展。
而钱永健母亲的哥哥李耀滋后来也移居美国,曾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并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李耀滋曾任全美华人协会主席,与邓小平颇有交情。李耀滋之弟李诗颖,亦为麻省理工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至于钱永健的堂叔即为中国“导弹之父”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钱学森。
钱永健之兄钱永佑则是神经生物学家,也是美国科学院、医学院双院士,曾任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理系主任。
1972年,钱永健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化学及物理学学士学位。1977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生理学博士学位。1977年-1981年,担任剑桥大学研究员。
1982年至1989年,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副教授。1989年转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
高锟
高锟在200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扬他“在光传输于纤维的光学通信领域突破性成就”,因此也有“光纤之父”之誉。
高锟在1933年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金山,在1949年移居香港,完成中学教育后赴英留学。他拥有英国、美国国籍及香港永久居民身份。
高锟父亲高君湘是留美归国的律师,堂叔父高君平为天文学家,弟弟高铻为美国天主教大学终身教授。
1948年家族移居台湾,后高锟父亲携家眷再迁往香港。高锟高中毕业后虽已考上香港大学,但因立志攻读电机工程,而当时港大工程学院尚未为电机工程的教学作好准备,于是他辗转就读了当时位于伦敦东部的伍利奇理工学院(现为格林威治大学),并在1957年取得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电子工程理学学士学位,后于1965年,任职国际电话电报公司时又取得伦敦大学学院电机工程哲学博士学位。
1987年,高锟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并在1989年创立讯息工程学系,直至2009年正式退休,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晓波
2010年,刘晓波获得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颁发的诺贝尔和平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1955年12月28日,刘晓波出生于中国吉林省长春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为东北师范大学教师。
1969年,刘晓波随父母下乡到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大石寨公社。1974年7月,高中毕业后作为知识青年被送到吉林省农安县三岗公社插队当农民。1976年11月,被长春市建筑公司招为工人。
1977年,刘晓波考入吉林大学中文系,并在1982年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班生。1984年4月获颁授文学硕士毕业并留在该系任教。
1989年,刘晓波因为参与六四运动而被捕入狱。
2008年,刘晓波因起草《零八宪章》而再次被捕,并于2009年12月25日被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1年,目前仍在在中国辽宁省锦州监狱服刑。
2010年获奖时,刘晓波仍在狱中被囚,因此也称为继德国的卡尔·冯·奥西茨基(1935年)、缅甸的昂山素季(1991年)后第三位在监禁中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人。
莫言
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为其“以幻觉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
1955年2月17日莫言出生于中国山东省高密市,本名管谟业。
莫言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5年级时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主要从事农业,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
1976年,莫言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
1981年,莫言在河北保定的《莲池》第5期上发表了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其后又陆续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
1986年,莫言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并在1988年被授予上尉军衔。
1991年,他在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获得文艺学硕士学位。
1997年,莫言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同年退伍并转至《检察日报》社工作。
2007年10月,莫言又从《检察日报》社调到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
屠呦呦
今年84岁的中国著名女药学家屠呦呦成为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得主之一,她也是有史以来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第13位女性。
上个世纪70年代,屠呦呦带领科研组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全球最贫困地区的儿童。
2011 年,屠呦呦曾获得国际医学大奖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 (Lasker 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 ,以表彰她在青蒿素 (artemisinin) 的发现及其应用于治疗疟疾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宁波市。
据网上资料显示,父亲给她起名“呦呦”,源自中国古籍《诗经》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并在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后曾培训中医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前后分别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不过,屠呦呦先后几次被提名参选中医科学院院士,但都没有被选上,一直是“三无教授”。